本帖最后由 緣來緣去 于 2023-3-29 10:30 編輯
拳拳赤子心 濃濃家國情
——再訪蓮花山區“鹿槽”的感觸
陳治贈 2023年3月29日
再次探訪蓮花山區“鹿槽”,無限感慨涌上心頭。
“鹿槽”四面環山,進出要爬山越嶺?!奥共邸?,曾是高姓人氏繁衍生息的美麗家園。這里,有古代先民一代又一代開天辟地的壯舉,有近代英烈前仆后繼為民族解放灑熱血的詩篇。其中,有先輩捨身打虎除公害留下的傳說,至今仍為后人津津樂道。歲月如梭,滄海桑田。山外的世界精彩,“山里人”怦然心動,陸續遷居。昔日炊煙裊裊,雞犬之聲相聞的家園,最終人跡罕至,山窮地荒。如今,鄉里舊址巳難覓蹤跡,“山里人”祖祖輩輩的喜怒哀樂,酸甜苦辣,只能在代代相傳的記憶片斷中尋找。
2021年4月20日,第一次探訪“鹿槽”。時因年令不濟,瘟疫肆虐又旱情嚴峻。以其天天蝸在家里“防疫”、“抗旱”,不如走出去“游山玩水”,疏散壓抑的心緒。沿蓮花大道進入雞鳴寺、飛瓦庵,吊貢山,沿途山高路迥,綿延起伏,山凹溝壑,基本干涸,山泉難得一見。再沿廣汕公路遙望梅隴的南山嶺到可塘的圓山嶺連綿的群山,令人有荒山禿嶺的悲嘆。曾經涓流不息的坑溝,滴泉難求。山林濫伐,植樹滯后,再加上急功近利種植堪稱“抽水機”和“毒樹”的按樹,兩頭夾攻,曾經取不盡用之不竭的山泉也就難逃斷源絕流的厄運。唯有踏入“鹿槽”,滿目松柏、樟樹等生態林木,散發出漫山清涼。清泉不絕,空氣清新濕潤令人神情振奮,與山外的干澀氣味冰火兩重天。山下坡地是不受環境污染的生態茶園,因地順勢墾植,錯落有致,一層緊挨一層,一片連接一片。這段山道盡頭,轉入另一山坡,迎面又是一處茶園?!傲祷饔忠淮濉敝杏腿欢?。茶樹一改嬌艷欲滴,春色盈溢襲人的身姿,變得成熟干練沉穩,不改遍身翠綠的本色,在干固的地面上傲然挺立,以頑強的意志與極端氣候抗爭。身臨其境,苦旱思甘露,寫下《旱情留下的沉重思考——地不涌泉是天災還是人禍?》的短文(見2021年4月21日汕尾市民網)。
今年3月23日,再次造訪“鹿槽”,耳目一新,感慨萬端。
四面環山,不受環境污染,不使用化肥農藥,安享大自然恩惠的有機茶園,一派生機蓬勃。茶樹以更加翠綠嬌艷欲滴,春色盈溢襲人的身姿展現最美的景觀:嫩芽如茵,柔情綽態,芬芳馥郁,沁人心脾。滿園春色關不住,令人心曠神怡,流連忘返。
登上山峰遠望,萬畝山林盡收眼底,更加郁郁蔥蔥?!耙挥[眾山小”(唐·杜甫:《望岳》),“極目楚天舒”(毛主席:《水調歌頭·游泳》)的豪言壯語,又在耳邊轟響,令人心潮澎湃。松柏、樟樹競先奮發,順著綿延起伏的山勢,直指天際,欲與天公試比高。其氣勢磅礴,波瀾壯闊,令人嘆為觀止。秀麗家鄉一方水土,錦繡祖國萬里河山。將建設者拳拳赤子之心,濃濃家國情懷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據了解,“鹿槽”萬畝優質山林,千畝有機茶園,是由海豐縣仁榮實業公司斥資數千萬元,聘請員工人力陸續栽種,流下10年汗水初成。確保生態均衡,經濟效益豐厚,名副其實的“金山銀山”。
“金山銀山”如何打造?不可能是朝喊夕成,而是要有造福桑梓的初心,愛鄉愛國的雄心,百折不撓的恒心,投入千辛萬苦,才能實現?!奥共邸比f畝優質山林和千畝有機茶園引人入勝,無疑是打造“金山銀山”最為難能可貴的范例。
筆者突發奇想,要是地方父母官能痛下決心,引領子民植樹造林,種茶栽果,並讓按樹絕跡。將蓮花山脈打造成綠樹蔭蔽,茶、果增收,名副其實的森林公園,讓山泉噴發,再現“銀瓶瀑布”的壯觀場面,用純潔的甘泉滋養廣袤的沃土,再造久違的田園風光,文明古邑必將是新時代令人神往的嶄新天地。
|